得康之道——《华企商学院》专访得康董事长郑翱
得康创立于2003年,正式成立于2005年,如今公司已经成为电池服务商第一品牌。回顾过去,我认为得康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:
1、实现战略聚焦。很多时候,战略不是选择做什么,而是选择不做什么。我认为,企业要想成功,就要实现战略聚焦、品类聚焦以及内外部资源聚焦。得康的战略定位于车后市场——电动车电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。经过不断努力,得康已经是电池服务商领域的领军品牌。目前,得康的产品线主要包括电动车充电站、快速便民充电站、蓄电池修复设备、蓄电池检测设备、蓄电池保护设备和蓄电池充电器。在商业模式上,得康采用了平台分享模式,比如在电动车充电站业务上,得康即通过与连锁加盟商实现了共赢发展。通过连锁加盟模式做乘法,得康的渠道最终实现了快速发展并为公司贡献了宝贵的现金流。
2、用好年轻员工。近年,许多企业家和专家都在讨论如何管理好“80后”和“90后”员工。我认为,不可否认,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有着自己的个性并与“60后”、“70后”有着明显的代际差异,但他们终将取代我们最好的帮助他们成长的方式是让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在做事过程中成长。
老一代企业家不要害怕给他们压力,甚至可以容许他们犯错。正如二战期间,胜利元帅朱可夫取胜的秘诀就是让苏军在“战争中学习战争”,苏联红军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但最终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打得溃不成军,成为一支傲视天下的强大军队。得康公司也有一支年轻的团队。比如总经理邵总是典型的“80后”,我已经将日常运营交给了他。每当我下班回家,看到他仍然在给团队开会的时候,我就感到非常欣慰。
3、产品领先。所谓中国式营销有一个关键的前提,就是中国企业在产品上常常同质化。如果说上一个十年是渠道为王,那么产品品质将决定着下一个十年的企业最终座次。研发不仅需要投入,更需要研发人员有一种兴趣导向和“物我两忘”的境界。为了保证产品和研发领先,得康做到了以下几点:首先,组织保障,我将公司的日常运用交给总经理,我则专注于产品研发和重大战略决策,董事长和总经理各司其职,实现了有效互补。其次,以“玩”的态度来做研发。谷歌公司规定,公司研发人员可以用10%的时间,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而这不必与公司的主业相关,令人吃惊的是,公司50%的战略性创新产品都是在这10%的时间诞生的。因此,做研发必须有强烈的兴趣和物我两忘的境界。为了研究电动汽车,公司先后购买了近百辆电动汽车,我亲自进行拆解研究,了解各个产品的优势和劣势,从而寻找我们自身的战略定位。再次,延揽一流人才。得康认为,能力强的人拿高工资不是浪费,而能力平庸者拿低工资。因此,我们总是不惜成本延揽高端人才,而这些人才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。
4、格局决定高度。通常,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。企业家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做事风格,而且要有分享精神。换句话说,企业家要过好“如何富,富了又如何”的关口。在得康,很多曾经的员工为了更好地发展,他们自立门户,甚至成为公司的竞争对手,对此,我持有积极的态度。员工有好的项目,我甚至可以借钱给他创业。而且我始终相信,一枝独秀不是春,正是因为他们的竞争,促使我总是如履薄冰,总是要在产品上保持领先,而这恰恰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。
采访/本刊记者 赵晓萌 口述/杭州得康蓄电池修复仪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翱